“不管猪场养5头母猪还是50万头母猪,一旦感染上猪冠状病毒,损失都将非常严重”。2021年12月11日,在第十一届中国农牧业风云会上,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汤细彪博士分享《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及其防控》。
引起仔猪腹泻的病毒主要有三类,包括a类(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)、b类(星状病毒、杯状病毒、博卡病毒)和c类(kobu病毒、萨佩罗病毒等)。a类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(pedv)、猪delta冠状病毒(pdcov)(冠状病毒)和猪轮状病毒(porv)是主要引起病毒性腹泻的三种病原。
防控ped要关注g2群变异毒株
汤细彪还分享了一组其公司实验室的统计数据。从中国来看,“近五年(2017—2021上半年)pedv在我国规模化猪场的阳性检出率基本在50%以上。”汤细彪介绍,从2021年上半年猪场猪流行性腹泻场阳性率检出率来看,pedv达到59.57%,porv达到45.75%。
如何有效预防猪流行性腹泻?汤细彪表示,首先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生物安全与病原监测,做到内外兼顾;其次,应选择同源性更高、有针对性的疫苗;第三,制定科学、合理的免疫程序,采用活疫苗 灭活疫苗联合免疫控制ped已经形成共识;第四,针对稳定场、散发场、爆发场不同猪群应采取不同的免疫策略。
汤细彪还分享了猪场爆发猪流行性腹泻后紧急控制八步防控法,即疫苗紧急普免、环境温度控制、仔猪不饮生水、母猪消毒挤奶、粪便及时清理、环境全面消毒、强化饲料管理、及时清群喂养。
活疫苗与灭活疫苗配合免疫效果好
散发场免疫(疫区场):头胎母猪:配种前免疫 产前免疫。配种前免疫2次:120-140日龄(活)、180-200日龄(灭);产前免疫3次:产前7-8周1次(活)、产前4-5周1次(灭)、产前2-3周1次(灭)。经产母猪:季节性免疫 跟胎免疫;每年9-10月份季节性免疫2次(活 灭,间隔2-4周);产前免疫3次:产前7-8周1次(活)、产前4-5周1次(灭)、产前2-3周1次(灭)。
pdcov感染谱广、难检测
“很多规模化猪场在发生腹泻之后,轮状病毒检测不出来,考虑可能就是pdcov”。据汤细彪介绍,公司实验室在2014年在中国率先分离出pdcov chn-hn-2014株,并完成了病毒的致病性、组织嗜性、病理组织等一系列实验。实验显示,pdcov chn-hn-2014株细胞培养毒对5日龄、21日龄猪均具有致病性,导致粥样腹泻,但未出现死亡;除了肠道,还可从脾、肾、肺等组织中检测到pdcov rna。
目前全球尚无针对pdcov的商品化疫苗。汤细彪透露,由华中农业大学、武汉科前联合研制的“猪δ冠状病毒灭活疫苗(chn-hn-2014株)”历时6年,完成实验室研究、悬浮培养工艺、临床试验,申报了新兽药注册,预计在2022年拿到新兽药证书。
全球a群猪轮状病毒血清型g9亚型逐步增加
猪轮状病毒具有多种血清群,依据vp6蛋白进行分群,已证实至少有5种血清群(a/b/c/e/h)可以感染猪,其中a群致病性最强、流行最广、变异最大,主要导致1-8周龄猪发病,3-5周龄猪最常见,1周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%。
“如果按照vp7蛋白分型,原来g5亚型在轮状病毒中流行,但从近两年临床表现来看,g5亚型逐渐减少,g9亚型逐步增加。”汤细彪介绍,实验室2021年对全国200余份猪轮状病毒阳性样本进行vp7基因基因测序,数据显示中国流行的以g9、g4、g5、g8亚型为主。
汤细彪表示,猪轮状病毒防控的难点在于疫苗毒株不匹配、无交叉保护;临床症状不典型、难以鉴别诊断;饲养管理不科学、易反复;大猪感染后恢复快但向外排毒;猪场生物安全存在漏洞。如何防控猪轮状病毒?汤细彪建议,在生物安全方面做到内外兼顾,除了防止外来病毒入侵,还要做好猪舍内的生物安全;疫苗免疫方面,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差,选择同血清型、最好是同基因型的疫苗毒株;加强检测与监测,加强引种猪的抗原检测,定期开展猪场的病原监测;慎重采取返饲。